□本報記者席鋒宇文/圖
  “製造名城”如何向“設計名城”轉變?推動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如何轉變?《法制日報》記者今天上午隨全國人大常委會專利法執法檢查組來到浙江省寧波市濱江大道和豐創意廣場尋找答案。
  在這片總用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的廣場上,分佈著147家國內外知名設計企業、設計研究機構公司。寧波市和豐創意廣場投資經營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趙亞向記者介紹說,這個廣場是集工業設計與創意、研發、知識產權保護、培訓評估等功能於一體的“2.5”產業集聚區。所謂“2.5”,就是指介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
  位於和豐創意廣場的貝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文具集團,從1998年申請第一件中國專利“簡易圓珠筆”起,貝發集團至今共申請專利2252件。公司董事長邱智銘介紹,2001年以來通過自主實施知識產權,每年65%以上產品實現產業化。
  專利技術如何不被束之高閣,轉化成有效成果?寧波市給出的答案就是優化專利運用環境,促進專利加快商用化和產業化。第一,加大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力度。第二,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扶持。4月15日,寧波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寧波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意見,將設立每年至少1億元的轉化資金,用於支持科技成果產業化。第三,拓寬專利產業化融資渠道。第四,建立完善專利技術轉移、交易、轉化體系,同時積極創新成果對接機制。
  寧波市科技局對外科技合作處處長楊建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舉例介紹了創新成果對接機制的一個做法。去年寧波市組織開展了兩場專利成果專場拍賣活動。一場是去年9月在寧波市舉辦的人才科技周上,有8項科技成果得以拍賣成交。另外一場是去年11月參加浙江省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進行現場拍賣,有11項專利成果得以拍賣。19項技術和專利成果的總起拍價是1263萬元,最後競拍成功的總價格是1808.3萬元。
  “這次現場拍賣的成功是我們前期積極準備謀劃實施的成果。專利成果屬於無形資產,價值不可能現場才去評估。因此,必須做好前期功課。首先,我們公開徵集技術和專利成果,然後通過四種途徑積極牽線搭橋。”楊建艇介紹,第一,讓高校科研機構主動找買家;第二,通過科技局辦的產學研合作服務平臺發佈信息,促成雙方在網絡洽談;第三,召開專題會議,將信息發佈給各縣市局;第四,拍賣前一個月在媒體上發佈公告。據悉,這樣的現場拍賣,今年還將舉辦兩場。
  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專利技術成果涌現,但技術成果轉化率仍遠低於發達經濟體。在16日舉行的寧波市貫徹實施專利法情況彙報會上,寧波市副市長陳仲朝向檢查組提到了這一共有難題。他說,寧波市專利申請、授權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但成果產業化利用率仍不理想。作為科研重要力量的高校院所轉化率最低,只有18.8%。分析原因,主要還是沒有完全打通技術成果轉化的政策鏈、服務鏈、資金鏈,沒有充分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座談交流會上,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副院長鄭堤在提到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說,一方面是因為專利本身沒有商業價值,另一方面是由於高校自身沒有精力或者獨立資金進行實施。
  陳仲朝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快完善專利技術成果轉化相關法律規定,特別是加快完善高校與科研院所的技術創新轉移制度,解決高校與科研院所專利作為國有資產,在專利的評估、轉化和實施過程中的困難,推動專利技術的產業化。
  本報寧波(浙江)4月17日電
  (原標題:完善高校與科研院所技術創新轉移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60raqr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